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大批传统巨头公司:比如时代杂志、耐克等,以及演艺明星如周杰伦等都纷纷发行了自己的NFT。
这说明传统领域的主体,尤其是自带流量和IP的主体(无论公司还是个人)都开始关注到了NFT的出圈效应,也意识到这种出圈效应可以进一步巩固甚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大牌尤其是明星发行的NFT实际上和他们的签名照、限量版专辑等传统收藏品在本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收藏品的形式变了。它的价值内核高度依赖这个明星本身,这类NFT恐怕对他们粉丝的价值和意义远大于对整个加密圈爱好者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将这类NFT和另一类NFT比如加密朋克、无聊猿相比,就更能看出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这类NFT是围绕着明星、公司自上而下带起来的流量,是由中心化组织或者个人带来的流量。它在本质上依旧是传统互联网带流量的方式,只是具体承载流量的形式变了,由传统的实物变成了数字。
而像加密朋克和无聊猿这类NFT,它们的价值和共识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是从草根发展起来,逐步累积,扩散到整个加密圈的。
两种NFT流量的形成和共识的形成完全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径,因此在基因上两者就有根本区别。
我更相信那种自下而上形成流量和共识的NFT才是更有价值和意义的NFT。
往前看,比特币是这样形成共识的,狗狗币、屎币也是这样形成共识的。这种共识的强大已经被广泛证明了。
因此对这类明星、公司发行NFT,我非常支持,但不会投资。除了公司、明星发行NFT,去年还兴起了一股新的热潮:音乐NFT。
对这个赛道,我也看好,并且也体验了一些项目,比如Catalog、Sound等。我相信NFT会给音乐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不过我隐隐地也感觉到音乐领域的NFT可能不一定有头像类NFT那样的出圈效果。
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几大音乐类NFT应用平台吸引得比较多的还是一些音乐爱好者,似乎并没有广泛扩散到圈外。
这和头像类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买入头像类NFT的爱好者绝大部分并不是艺术爱好者或者美术爱好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他们因为一个头像在虚拟世界中聚集到一起,有了自己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寄托。这种社交体验和归属感目前几乎在音乐类NFT中不存在或者存在感很弱。
因此,目前的这些音乐类NFT到底是不是NFT在音乐领域应用的杀手锏?音乐领域的NFT真正的杀手锏应用是什么形式?音乐领域的NFT到底会不会像有些人憧憬的那样那么有潜力?
这些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并且在观察的。目前看来这个领域还太早期,或许我们还需要时间继续观察,继续探索。
总之NFT的未来是光明和伟大的,但极有可能它的光明和伟大会以一种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方式出现。因此我们还是放低自己的身段,永远在这个领域做一个好奇的小学生吧。